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简介

学校于1952年开设水土保持课程,1958年开办水土保持专业,1980年成立水土保持系,1992年成立我国第一个水土保持学院(Schoo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经过5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水土保持理论与高新技术研究中心、高层次水土保持人才培养中心、高水平科研成果集成转化和示范推广中心、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国内外交流合作中心。

学院设有三个本科专业,分别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自然地理专业和土木工程专业,支持专业建设的学科现有11个,其中“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为国家级重点学科,也是教育部985优势创新学科项目建设重点。学院现有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和土壤学2个博士学位授予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生态环境工程、自然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结构工程、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复合农林学、工程绿化和山地灾害防治工程11个硕士点。

学院有教职工84名,其中专任教师64人,教授25人,副教授26人;博士生导师22人,硕士生导师51人;所有的中青年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5人;获中国青年科技进步奖3人;获全国优秀教师奖4人,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3人。

学院教学科研成果卓著,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大量国家重点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863、973、省部级科研与教改项目等,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国家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学院先后获得全国科技先进集体、全国水土保持先进集体、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国际环境贡献奖等。

学院拥有山西吉县国家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及3个国家林业局陆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站(首都圈、重庆缙云山、宁夏盐池),形成了涵盖华北土石山区、黄土高原、长江流域水土流失区、西北风沙区的野外定位观测研究网络体系;拥有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局水土保持重点开放实验室、林业生态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中心);中国防治荒漠化培训中心、中德干旱地区研究中心、北京林业大学边坡绿化研究所和北京林业大学土壤资源与肥料技术研究所等学术团体和机构挂靠在学院。

学院紧密结合国内外生态环境背景及国内的重大生态环境建设工程项目,开展教学实践,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缩短走上工作岗位的“适应期”;实行导师制,从大三学年开始,每位学生确定一位教师为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选课、从事科研实践、社会活动等全方位的指导,为学生成长成材创造良好的空间和机遇。